陈幼坚:每个设计都是经过深层的市场策略来决定的

陈幼坚

“每个品牌设计都是经过深层的市场策略来决定的,这取决于设计师对品牌的把控”需要不断从生活中累积经验。” — 陈幼坚

陈幼坚,1950年生于中国香港,著名设计师,曾荣获香港乃至国际奖项600多个。被设计界视为“圣经”的美国《GRAPHIS》杂志于1996年将陈幼 坚设计公司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,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,他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。近十年,陈幼坚在内地许 多城市完成了具有创新精神和个人烙印的设计项目,同时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生活概念店“27”—陈幼坚家外之家。

借老外发掘东方文化
中式传统的家庭背景及西式教育在陈幼坚身上融汇。在国际学校念书,进了外国广告公司打工,上面是外国老板,周围都是外国同事。经老外看东方人、东方文化的角度耳濡目染,成为他日后作品中自然流露的风格。

这段十年打工的生涯,陈幼坚跟过五、六个外国老板,他们各有所长,都对东方文化兴趣盎然。从1970年到1979年底,跟外国同事在一起工作、生活,这十年里,外国人如何看待东方文化,怎样欣赏东方文化,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设计触角。

“在这种微妙的状态中,我慢慢在寻找东方文化的理念及妙处在哪里?”陈幼坚说,“我们身处熟悉又陌生的本地文化中,可能找不出它巧妙之处。比如上海人不一定说得出上海的独有魅力。但经过外国人的眼睛,我们却能发现自身文化中的的无穷宝藏。”

这种状态从二十几岁开始,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,陈幼坚学会发掘合适的东方元素,并以现代的手法& 融入他的设计中。“这不是偶然,而是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。”陈幼坚不断去寻找、探索东方文化的底蕴,这最平常的行为习惯逐步逐步成就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, “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自己开公司,这时已经对传统文化、老的东西感兴趣。从博物馆的历史藏品到潘家园的古玩,我都看得津津有味。在我看来,美的东西不在乎 于价值,而是它本身蕴藏的文化及表现出的美感。”

说话间,墙上的挂钟走到了七点,分针搭在一笔竖折上,构成了汉字“七”。这是陈幼坚为精工设计的挂钟,甫一亮相就让世人惊叹:居然想到用这种方式,将中国 文化符号与计时工具结合———分针走到每个钟点就添上一笔,成为完整的汉字。这款大受欢迎的挂钟早已停产,很多人遗憾没机会收藏。

日本的设计风格在世界上广受推崇,具有其独特的魅力。但日本文化是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提炼出来,特别是宋代和唐代的文化。比如,茶道来自于宋代、花道来 自于唐代。陈幼坚表示,自己要做的,则是把中国自己的文化找出来,再融入现代设计元素。这也是为什么,作为一名华人设计师,陈幼坚在日本享负盛名,因为陈 幼坚一直在实践一种有共性的设计理想,将传统文化保留并发扬光大。

“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它的影响力”能否带动整个行业”能否提升人民的整体生活质素” 好设计不但体现出品牌个性! 更重要是对生活提出一种新的概念。”

来内地“重新接受培训”
现在,陈幼坚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在内地,从南到北,从东到西,遍及各大城市。在香港、在东京,他已功成名就;当初回到内地,按他自己的话说,却是“重新接受培训”,因为在内地市场面对的挑战及客户的需求“瞬息万变”。

以十年前在长沙设计的茶馆为例,“客户对市场定位及策略不太了解及明确,我的角色就是协助他们找对方向。”茶馆落成后,旋即成为长沙新的文化地标。

“面对不成熟的内地市场,我尝试将国际观念带入来,潜移默化地影响客户,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及坚持。但作为华人设计师,推动我的是强烈的使命感,去为祖国贡献及创造更好的未来,我亦很荣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位参与者。”

这些年和内地客户打交道,陈幼坚发现与中小型客户合作,能够与有决定权的老板直接沟通,互相信任,使他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创作。大企业相对较为沉稳及保守,往往对破格的设计有所保留,间接地减低设计最后呈现的原创性及影响力。

“我为客户做项目”也是在让他们了解怎么做人。人都做不好”设计怎么做得好?”

人都做不好怎么做项目
经过多年的碰钉、思考及尝试,陈幼坚才摸出这套规则。问他与在香港和日本相比是不是要重新调整适应,他回答“面对不同的市场,调整是必需的,不然就等如走 进死胡同!”他发现,内地客户对设计的认识及掌握只是刚起步,还有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。“我当然希望能提升内地的设计水平,现在我能做到的是提高客户的质 素及改变他们的观念,慢慢来吧。”

和客户的沟通,陈幼坚抓住主动权,“他们来找我,就是认定我。希望我跟他们一起拓展品牌、提升品牌价值。”他来挑客户,他来挑专案。他能挑,是因为他往往为客户带来额外的价值,这是陈幼坚对每个项目、每个细节,从头到尾亦做到完美的坚持及执着。

接受采访的第二天,陈幼坚就要去济南,那里刚完成东阿阿胶旗舰店的室内设计,他亲自去做艺术、装饰品及商品的陈列及布置。“其实我可以不去,但这是我接的项目,我会从头到尾执行到底。”

这种对待项目的态度,是陈幼坚对自己设计的坚持,他又说“怎么去把控,需要在现场作最终判断,品味的把控是最巧妙的,如何按氛围、颜色、造型、比例摆放得好,很多时候是遵循自己的感觉,以自己对美的观念来引导。”

陈幼坚最近正在忙陕西南路的一个普洱茶会所的室内设计。有天,他发现花园里加建了栏杆,于是他找来负责工程的人:花园的风格非常现代,但栏杆是现代仿古欧式风格,这两个完全不协调。后者听了,立刻就把栏杆撤掉了。

一般人都熟悉陈幼坚的平面设计作品。如今,他的身份更多是空间设计和艺术顾问,他说这种过渡很自然。这些年他合作过茶馆、餐厅、会所、品牌旗舰店等很多业 态,问他最乐意做哪种,回答却是快餐店。为什么?陈幼坚回答得很干脆,“快餐店大家都去,最有力度及速度以设计提升普罗大众的生活质素。”香港的“大快 活”连锁快餐店的品牌提升就是陈幼坚打造的。

当时连锁快餐店的竞争激烈,“大快活”请了陈幼坚为快餐店提升品牌,最后由视觉识别及应用品设计贯彻到室内设计,重新大胆改革,让“大快活”一夜之间换脸,变得年轻、时尚、生机勃勃。很快,“大快活”的生意就急速增长,越做越兴旺,股价都翻了好多倍。

“每件藏品都有感情的记载”为我带来美好的回忆。”

“陈幼坚家外之家”由陈幼坚亲自挑选和布置,包括艺术品、装饰品、家居用品、家具、具收藏价值的小玩意和古玩等等,还有老照片以及与他过去创作历程和回忆 有关的对象。从时间维度上,“家外之家”展现了陈幼坚过去四十多年来设计生涯中对艺术品的收藏情结。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油画,他说是多年前一位学生的作 品,画面上是一家老式店铺里零零总总的物品。有趣的是,当他布置这幅油画下的陈列时,突然发现摆放着自己收来的饼干罐跟画面里的一模一样。

“我愿意把好的东西与朋友分享,这种分享也是一种沟通交流,让大家知道我陈幼坚是怎样一个人,让大家明白品味不是用金钱打造出來的,同时一起体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。”

说话间,他从玻璃橱里小心翼翼拿出一辆铁皮摩托,这是日本做的玩具。上了发条后,这辆摩托开始绕圈开,一圈下来,车上的驾驶员还会把腿从踏板上抬起,做一 个下车的动作。看到大家流露出惊喜的表情,陈幼坚很是满足,“这是我小时候的玩具,后来搬家遗失了。前几年在日本一个铁皮玩具店里看到,花了一万多港币收 下的,开始觉得价值很高没买,后来我儿子鼓励我收藏,说美好的回忆是无价的,当下非常感动。”

转自http://www.foxcreative.cn

专访单一类三等奖宋熙然【中国邮政直邮创意大赛】

  • 来源-视觉中国
  • 2012-07-10 11:38:13

NC_ZUDW`73G)[2QK6CGM@UF.jpg

视觉中国:先做下自我介绍(如果您愿意可以公开你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QQ等,增加互动交流)并附上个人照片两张用于网络发布。
宋熙然:大家好,我是宋熙然。现在是独立设计师,与品牌合作和写作是目前的主要工作。
Email:songxiran@base2008.com
QQ:13373017

视觉中国:请您谈一谈您的这项获奖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?例如设计理念、创作灵感!
宋熙然:说来也是机缘巧合,知道比赛之前,刚从景德镇回来。在那里认识了很多做陶瓷的朋友,还有幸遇到刘小康老师的讲座。回北京后,对景德镇还是意犹未尽,正巧遇到比赛,就想着如何把在景德镇的美好,纪录分享出来。大赛的第一个诉求,就是提高拆开率,第二,要有趣,可能之前在广告公司多年的从业习惯,对于需求明确的工作简报可以作出非常快的反映。做了很多功课,解决提高拆开率的问题,查阅了大量资料。就这样,在信封里面加入了我对景德镇之旅的情感诉求。

视觉中国:在您脑海中,您认为什么样的DM,最能吸引您?
宋熙然:也可以说完成一次成功的DM设计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?
我比较容易被简单、直接、有效的设计吸引。举个例子,一个朋友设计了喝水的杯子,上面印着一个“6”,我很好奇,后来知道6代表,每天喝6杯水,是人体必须的饮水量。我觉得这个设计做的真好。
成功的要素就是要简单直接的给消费者一个“利益点”。反过来说,作为消费者,“我为什么要打开你的DM“这个是重要因素。

视觉中国:在创作过程中遇见过哪些问题,您是如何跨越的?
宋熙然:知道比赛的时候,已经距离截止时间不到1星期,所以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。我把问题整理清楚之后,发现很多表现手法可以满足要求,但是必须从里面找出最适合的一个,这时附加条件就来了。比如DM投放地区的人的生活习惯、社会环境、民族特征等等,但好在这次是给自己的邮政系统设计,所以,我们只要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就可以了。就这样,一层层解决问题,最后,最适合的那个就自然出现了。由于要做的功课、分析太多,所以时间是最大的障碍。

视觉中国:目前国外的一些创新的DM广告已经深入到日常家庭生活中,也比较普遍,您认为国内dm设计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?
宋熙然:国内的DM发展空间很大,但是需要跨越一个障碍,就是DM与小广告的区别。现在的小广告已经影响了大家的生活,这个问题可能是长期的障碍。国外DM发展的好,可能与社会背景、生活习惯有关系,但是做创意的方法可以是相通的。我们需要在自己的生态环境中发展DM,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。

视觉中国:您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是什么呢?
宋熙然:继续做“适合”设计,更深入寻找设计与生活的关系,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事情,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设计中来,让生活变得更优质,设计可以为生活服务。设计师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所有人可以一同分享设计成果。这个是设计对社会的重要作用。也需要社会的其他力量加入近来,企业是重要力量之一。企业与设计师的关系相当密切,应该发展多种合作方式。但目前还处在磨合阶段。

视觉中国:您所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?又或者您一直坚持的信念?
宋熙然:出现任何问题,都是因为“无知”。设计是要解决问题的,问题因为“无知”而存在。
我想说明一下,这里的“无知”不是贬义词,是我们不知道的、不懂的。人为什么怕黑?是因为不知道黑暗中有什么。我们为什么会犯错?是因为不知道这么做必然导致某些后果。

视觉中国:对于其他获奖作品,您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哪些?
宋熙然:大西瓜-儿童节  作者: 宋齐 我喜欢她的插画风格。她的插画充满阳光,看到以后心情会很好,很阳光。让人喜欢是个很了不起的能力。

视觉中国:在国内外设计水平差距逐渐缩小的情况下,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差距,您对此有何看法?
宋熙然: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,这不是客套话。太多时候设计作品都过于执着在表现形式上。背后的理念比形式更重要,形式是传达理念的载体,过分矫饰会本末倒置。设计师几乎需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,比如哲学、心理学、人机工程、哲学、人文、历史甚至针线活、木匠活、烹饪、民俗,太多了。好像没有一门学科与设计无关。
美国、日本、德国、意大利、冰岛等设计都很发达。用美国举例,一些风格对设计界影响很大,甚至有些风格被叫做“世界风格”,其实就是美国文化的东西,做好了之后影响全世界。日本的也一样。作为我们,要想做好,应该先把中国文化捡起来,比如中国哲学、佛教、中国建筑、传统礼仪;琴、棋、书、画、印、香、茶等等,然后才能作出中国的设计,然后这个风格如果足够强大,影响了全世界,那个时候,我们国家的设计就出来了。

视觉中国:在之前有参加过什么比赛呢?有获奖吗?
参加禁毒公益广告大赛,一等奖;
最佳公益团队奖。

视觉中国:如果明年中国直邮创意大赛再度起航,您对活动有什么样的建议?
宋熙然:与更多的品牌合作,针对性更强,增加与大众的互动环节,设计DM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,大众其中在生活总经常遇到,但是更多的是稍有反感,如何通过创意的形式,让大众了解并喜欢DM这种形式,从创意的点来引导大众,也让DM变得更有意思。


单一DM三等奖:

作品名称:带着好奇去旅行  作者: 宋熙然

作品链接:http://contest.chinavisual.com/chinapost/view/910101092.html